“你的样子,就是商会的样子”,这看似简洁的话语,实则蕴含着深邃的商会理念。
商会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议题。不同人基于不同立场,观点各异,常议常新,难以穷尽。有人视商会为组织与平台,是连接各方的桥梁和纽带;是展示形象的窗口,坚守信念的阵地;是会员的温馨家园,更是携手奋斗的事业。它仿若充满能量的场域,又如循循善诱的良师,还是检验营商环境的试金石,甚至是家乡在外的脸面,安放乡愁的归处。
然而,商会有着特定属性,它并非绝对平的。“商”是商会的主旋律,但又不以“商”为唯一导向。现实中,商会并非想象中那般“完美”,也不像理论文章描述的那般理想化,存在诸多不足与问题,有时令人感到无力和无助。因此,人们对商会形成了多样的认识、判断、定义与印象。
这些差异,如对与错、好与差、强与弱等,多源于人们所处位置、立场、视角、时间及参与度的不同。就像网络流行语“屁股决定脑袋”所说,位置决定想法,思想决定高度,眼界决定境界,利益决定立场。一千个人心中,便有一千个商会的模样。你以何种姿态看待、参与商会,你眼中、加入并融入的商会就会呈现何种状态。也有个别企业老板虽加入商会,却没融入商会,总觉得商会作用不大,稍不如意就要求退会或不交会费。
商会需要加入,但融入更为关键。实际上,加入容易,融入困难。融入意味着积极参与、团结协作、整合资源、抱团发展,而非袖手旁观、漠不关心,更不能让商会一盘散沙、各自为阵。“你怎样,你的商会就怎样”,商会的状态并非取决于他人,完全在于自身。你的态度、格局、视野、境界、情怀、责任与气质,就是商会的生动写照。你改变商会的同时,商会也在影响着你;你塑造商会的过程,亦是商会成就你的历程。
从本质而言,商会是集成体,是一种机制,是各方力量的组合,更是凝聚力的彰显。在此,既需要“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精神,“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担当意识,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导向,讲出好故事、发出好声音、塑造良好形象;对于客家商会而言,更应弘扬客家文化,传承客家精神。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独特的语言、建筑、民俗等,客家精神诸如吃苦耐劳、崇文重教、团结奋进、爱国爱乡等,这些都是客家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客家商会作为客家商人的组织,应将弘扬客家文化、传承客家精神视为重要使命。通过举办各种具有客家文化特点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客家文化的魅力;以客家精神激励会员在商业活动中勇于拼搏、团结互助,提升商会的凝聚力与影响力。
商会外的人,会从你的角度审视商会;商会里的人,则会从商会角度考量你。正如诗中所云:“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因此,当自己都做不到某些事时,怎能要求商会一定做到?商会的规范、效率、活力、口碑与声誉,都需脚踏实地去打造。
面对商会,不要抱怨、自卑、迷茫与彷徨。因为,你什么样,你的商会就什么样。谁的商会,谁来代言!
(黄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