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彰武县中药饲料养牛开辟致富新路径

2025-06-22
来源:西部文化建设网

2025年6月21日来到彰武县牛之鲜畜牧养殖有限公司了解“中药牛”。实地了解得知这是一家以创新中药饲料技术为核心的养牛企业,并且这家企业正悄然引导和改变当地传统养殖业的格局。


陶祥海

  企业主陶祥海夫妇多年外地艰苦创业,积累财富过后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创办养牛企业探索中药养牛新赛道,并成熟后带动了当地农户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建设,计划每村建立至少一个养牛场。帮扶农户进行中药肉牛养殖。在当地倍受瞩目。


陶祥海爱人:徐漫

  交流中陶祥海夫妇表示:自2024年开始从第一个养殖场截止目前已经建设五个肉牛养殖场。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当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带动附近农户也开始养殖“中药牛”。


  陶祥海夫妇凭借对中医药文化的深厚理解与现代农业技术的融合,不仅实现了自身创业梦想,更带动了周边200多人就业及300多养殖户共同致富,年出栏肉牛近万头,繁殖母牛6000余头,年产值2亿左右。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典范。


  交流中得知正规划三期建设肉牛深加工车间,生产高品质鲜牛肉制品及牛肉酱、牛肉丸、牛肉干等产品,提高产业效益延伸产业链。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周边更多农户就业,增加村集体及农户经济收入。打造彰武县肉牛整体产业链,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牛之鲜产业特点是依托中医、中药技术深耕肉牛产业,利用三产融合模式发展。努力在未来两年打造成为龙头企业,建立智能化屠宰车间,全程可视化。实现营养肉牛产品全程可追溯。确保无残留、无药残、无重金属。强化品牌建设。构建“地理标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体系,提升市场竞争力。中草药养殖技术提高了牛肉品质,健康从餐桌开始,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草药养殖肉牛市场潜力巨大。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彰武县优越的气候环境和原材料充足条件将中药养肉牛产业做大做强。


  致力打造彰武地理标志,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彰武县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当问道怎么想起用中药养牛时,陶祥海爱人表示因发现当地养殖业仍以传统方式养殖为主,在加上家人有中医药基础知识。传统方法养牛牛肉品质与经济效益难以突破,市场竞争优势不够明显。所以萌生了将中药材加入饲料的想法:中药能调理人体,对牲畜一样有益——增强免疫力、减少抗生素使用,还能提升肉质和营养价值。


  在交流中来接到每一位创业者不容易,创业之路充满艰辛!初期,陶祥海夫妇几乎耗尽积蓄,基础建设耗资巨大,再加上养殖收益周期长。为节约成本,陶祥海爱人亲自下牛栏记录数据,管理和监督每个环节。因过度劳累及压力,爱人经医院检查结果为中度抑郁,身体健康状况大不如以前。


  当谈到生态养牛时陶祥海夫妇表示,他们饲料采用合理搭配的中草药加秸秆、豆渣及粮食,牛的粪便采用的是集中收集储存,然后当地农户定期拉走用作农作物的肥料,所以不会有牛的排泄物污染环境。真正实现了生态养殖。


  谈及未来,陶祥海夫妇目光坚定并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全国知名的生态、健康牛肉品牌,同时开发药膳牛肉等高附加值产品,让更多农户分享产业红利,让消费者吃到即健康又美味的牛肉。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养健康牛、产健康牛肉制品是我们永不动摇的企业生命线,也是我们的使命。目前正筹划中的三期扩建项目,预计投产后可新增就业岗位300个,带动全县肉牛养殖业产值提升10%以上。


  最后陶祥海夫妇表示彰武有着优越的历史根基与产业地位。有着清代皇家牧场渊源‌:彰武历史上是清代“盛京三大牧场”之一的养息牧场,牧业传统深厚,现为国家半农半牧县及辽宁省畜牧基地。同时具有现代产业规模‌:全县肉牛饲养量达61万头,年出栏35万头,畜牧业产值年均53亿元,并吸引新希望、双汇等龙头企业落户,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彰武肉牛文化以‌皇家牧场基因‌为底色,以‌现代生态产业链‌为骨架,以‌饮食民俗‌为情感纽带,最终凝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彰显"绿富同兴"的当代农牧文明产业。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